姓名学解释:桓治、桓表。“桓”代表栋梁,有才能之人,对事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影响。
起名意思:指文采明盛、勇武出众的样子,如郁郁桓桓;也指华表,桓表。
取名寓意:桓字用着取名寓指威武、文韬武略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31344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4%,男孩名字占67%,女孩名字占:33%。
1、桓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桓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桓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á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桓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桓字,晚辈忌讳用桓字取名。
1、桓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桓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桓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á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桓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桓字,晚辈忌讳用桓字取名。
◎ 桓
1、(形声。从木,亘(
)声。本义:表柱。古代立在驿站、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,后称华表)2、同本义,后也泛指寺、墓、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
桓,亭邮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三家视桓楹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四植谓之桓。”
公执桓圭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:“双植谓之桓。桓宫室之象,所以安其上也。”
3、又如:桓楹(古代天子,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);桓表(即华表)
4、木名。即无患木。叶似柳,皮黄白色
5、水名。即今白龙江。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
6、山名。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。如:桓山之泣(谓家人离散的悲痛);桓山鸟(喻离别的痛苦)
◎ 桓
1、大
玄王桓拨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。传:“大也。”
2、又如:桓蒲(祭祀用的大蒲席);桓拨(谓大治)
同文本:P526 同文本:P1651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官切,音丸。《說文》郵亭表也。《徐曰》表雙立爲桓。漢法,亭表四角建大木,貫以方板,名曰桓表,縣所治兩邊各一。《前漢·尹賞傳》葬寺門桓東。
又斲木如石四植謂之桓,以下棺也。《禮·檀弓》三家視桓楹。
又《周禮·春官》公執桓圭。
又桓桓,武貌。《書·牧誓》尚桓桓。《詩·魯頌》桓桓于征。
又盤桓,難進貌。《易·屯卦》盤桓利居貞。
又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西傾因桓是來。
又《諡法》辟土服遠,克敬勤民,皆曰桓。
又《方言》桓,憂也。
又木名。《郭璞云》葉似柳,子似楝。《玉篇》皮黃白色。《山海經》袟周之山木多桓。
又《酉陽雜俎》無患木,一名桓。
又盤桓,髻名。《古今註》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。
又姓。《姓苑》望出譙郡,漢有桓榮。
又叶敕倫切,音櫄。《漢高彪詩》古之君子,卽戎忘身。明其果毅,尚其桓桓。
又叶王權切,音圓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雲無心以出岫,鳥倦飛而知還。景翳翳以將入,撫孤松以盤桓。還音旋。考證:〔《禮·王制》三家視桓楹。〕謹照原書王制改檀弓。〔《書·武成》尚桓桓。〕謹照原書武成改牧誓。〔《方言》桓桓,憂也。〕謹照原文省一桓字。